孩子哭闹怎么管教?孩子经常哭闹怎么办?
2024-08-05 10:51:39 来源:
其实很多人家长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其实很多孩子都存在一定的共性,就是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会哭闹,有的家长可能完全招架不住,到很后会越来越严重,那孩子哭闹怎么管教?孩子经常哭闹怎么办?
1、哭闹就有糖吃?
「为什么孩子会用哭闹表达需求?」,有时候父母见到孩子泪眼汪汪,可怜的模样,总会忍不住心软妥协,偶尔为之尚可,但若是父母经常对孩子有求必应,可能会在不知不觉养成孩子惯于以哭闹做为表达方式,导致孩子的行为和认知出现偏差,不但造成父母在教养上的困难,更影响孩子往后的人际互动关系。
2、哭闹=坏脾气?
「哭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沟通方式,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会用哭声表达需求,可能是肚子饿、需要安抚或是身体不适等,正常情况下,1岁左右的宝宝,开始用单字或叠字等有限的语言或扩大非语言的沟通,如模仿大人的肢体动作;语言发展较快的孩子,则会使用简单的单字、比较明确的沟通语汇表达需求。另外,依据孩子的天生气质(如:敏感度高低、节奏快慢、活动量的大小、面对人事物的好奇或退缩、对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强度等)及生理发展状态(如:发展迟缓、情绪障碍),也会影响孩子的表达方式。
当孩子开始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互动,表达能力也会变得更完整、丰富,久而久之,「哭」就会变成一种宣泄情绪的反应,导致人们习惯将哭与负面情绪画上等号,譬如父母看见孩子哭闹,直觉反应便认为孩子在闹脾气,这都是错误的观念。
3、有意识的哭闹
面对孩子哭闹不休的情形,有些父母可能会选择软化态度并妥协,却可能带给孩子错误的价值观,习惯以情绪控制他人。一般来说,「哭」是孩子很初表达需求的本能,但在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下,也可能变成一种手段;随着宝宝越来越大,不论是肢体能力还是表达能力都发展得更完善,孩子开始会观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,依据大人的反应和态度,发展出因应的表达方式。因此,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,大人的响应就是教养孩子的关键,譬如孩子哭着想要糖果,为孩子安抚情绪,父母便给予糖果,就可能造成日后孩子用哭闹获取想要的事物。
家长不应该纵容或溺爱孩子,此外,过度的严厉管教方式,包括责备、怀疑孩子或是惩处不当,也会造成亲子间的疏离与冷漠,当孩子缺乏信任与安全感,对于学习和日后发展都不是件好事。
4、孩子为什么爱哭闹
仔细探究孩子闹脾气或爱哭闹的原因,大致上可以归类为孩子的个人因素以及与父母互动关系,而家长必须了解背后的原因,才能够改善问题的发生。
(1)孩子个人因素
1、表达能力不足
宝宝在1岁以后,语言的表达能力会大幅增加,有别于过去用哭声吸引大人的注意,孩子可以用肢体或简单词汇与他人沟通,这时就会减少用哭泣表达需求,然而,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或是互动经验不足,以至于哭闹仍然是主要的表达方式。
2、天生气质
所谓的天生气质,是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特质,并且影响个性和行为表现,譬如内向的小孩,不擅长与人交际互动,而身为父母应该要学习接受孩子的天生气质,依照孩子的气质选择合适的教养方法,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达到父母的期望。尤其是性格倔犟的孩子,经常表现出强硬、不轻易妥协的态度,常令不少父母头痛不已,对于个性倔犟的孩子,其实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,并理解孩子的需求,提醒家长在教导时,也别忘了顾及孩子正在发展的自尊心。
(2)与父母互动关系
1、争取自主权
常见到父母为了孩子好或者为了省时省事,凡事都帮孩子做决定,反而造成孩子真正的需求受到忽视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,透过良好的互动,逐渐认识自己,也能有助于培养正向的自我感与信心,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主控权和责任感。
2、引起关心
孩子试图表达需求时,父母若是没有适时给予响应,久而久之,就可能以哭闹或不理性的行为来吸引大人的注意。
3、探测父母底线
孩子是相当聪明的,即使是小小年纪,也懂得察言观色,并开始探测父母的底线,而哭闹就是很常使用的手段,可能是要求买玩具、吃冰淇淋,这些要求在父母眼里看来可能都只是小事,往往容易妥协,殊不知却是一再纵容孩子错误的表达行为。
4、父母言而无信哄骗
孩子成长的过程,父母是孩子很亲密的人,也是学习模仿的对象,倘若父母总是言行不一或是经常哄骗小孩,缺乏明确依循的准则,孩子不仅会感到无所适从,还会因为无法理解或是做出反应,容易有情绪失控的表现。
5、教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
每个人都有情绪,而表现情绪的方法也各有差异,但透过与他人的互动,不断的学习成长,发展出符合社会期待的表达方式,因此,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互动,攸关小孩未来的人际关系与自信心。在成长过程中,家庭便是孩子很初的学习场所,倘若父母能在孩子出现问题时,及时发觉并给予完善的处理与响应,就能降低孩子行为的偏差。下列整理出孩子常见的哭闹状况,并由专业的心理师为爸比妈咪详细解析。
状况1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哭闹要求买玩具
孩子在公共场所放声哭闹,对许多父母而言,当下反应通常是感到既愤怒又羞愧,有时甚至会连自己的情绪也受到波及,口气和态度变得严厉、刻薄。常见到错误处理方式,像是大声斥责、数落或是责罚孩子,不仅无法达到正面教育的效果,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破裂。
给父母的建议:
众目睽睽之下,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失控的情绪?父母不妨试着重述孩子的需求,假如孩子想要买玩具,爸妈可以说「我知道你正在生气、难过,是因为我不买玩具给你吗?已经拥有很多玩具,为什么还要买玩具呢?」,透过重新述说孩子的需求,协助孩子把话说得更完整,同时父母也能从中理解孩子背后的目的,藉由这种方式,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视,当孩子情绪恢复平稳,家长便可以分享生活经验、小故事和孩子说说道理,或是正确的表达方法。
状况2长辈干涉教养,孩子变成小霸王
长辈过分疼爱孩子,导致小孩变得难以管教,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或是对待长辈的态度差劲,容易大小声甚至是颐指气使,面对这样的情形,父母如何改正孩子不良的行为呢?
给父母的建议:
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,不分大人、小孩都是如此,孩子从小就会观察环境中的人事物,透过与他人的不断互动,分辨出自己的行为可以用在什么场合,适用在哪些人身上,此时教养者若没有给予正确的观念及认知,就会演变出孩子仗势欺人或不受管教的行为。教养不一致的情况,容易使得孩子行为失去规范,因此,教养者之间应该有良好的教育共识;另外事件发生当下,爸妈也可以先将孩子带离开现场,除了可以减少环境的干扰,也能和缓孩子激昂的情绪。
状况3当孩子习惯以哭闹做为表达
孩子容易用哭闹表达需求,甚至是无理取闹的表现,通常是因为家长没有明确的教养原则,才会使得孩子惯用哭闹获取需求。孩子成长过程中,如果父母对于孩子总是予取予求,没有稳固的教养界线(规范),那么就可能养成孩子骄纵、任性的性格。
给父母的建议:
孩子情绪失控、歇斯底里的表现,父母若在此时进行训斥或安抚,都可能引起孩子更激烈的情绪反弹,建议爸妈和孩子可以先暂时分开,冷静彼此的心绪。父母应该重视孩子哭闹背后的目的或需求,由于孩子表达能力不如大人来得好,开口闭口就是以「想要」做为表达的方式,但是背后意涵可能是要求玩具分配的公平性或是需要有人陪伴、玩乐等,但却经常因为字面意思而被父母解读为无理取闹。
6、小孩子不听话管理方法
1、作好榜样
当孩子还小的时候,尽管知道指示和规定,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。如果孩子没有行动或者没有按指示做,家长就会觉得孩子不听话。因此,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,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做。例如:如何坐好,如何收拾房间、如何摆放物品等。
2、耐心纠正
孩子的行为有累积的过程,不良的行为会演变成坏习惯。反之亦然,纠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,所以请多一些耐心。如果孩子不讲道理或者有其他不当行为,家长不可以任其发展,要随时纠正孩子的行为。若是家长缺乏耐心,孩子的不当行为会加剧。
3、设定规矩
设定清楚的规则并遵守它们。你的孩子需要知道对他期望的确切行为。儿童医生告诉我们孩子的确需要一些规则,一旦清楚规定了,大部分孩子就会遵守这些规则。
4、合理奖罚
设定合理的惩罚可以起到效果。所有孩子都是不同的,以惩罚为基础,一个孩子可能很快就改正,而另一个孩子则需要减少他的零花钱才能改正。避免把做家务活当成一种惩罚。作为家庭中的一员,孩子应该无义务做家务活。
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。正强化作用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。那些因表现良好而受到表扬的孩子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好表现。
5、培养责任感
安排孩子的时间帮助她培养责任感。行为不当的孩子经常由于手头有太多空闲的时间。直到孩子表现良好,才能减少她的空闲时间,让她把时间花在活动、体育运动、跑跑腿或学习工作上。